剛剛在搭火車的時候想到的,
我想或許可以拿來做研究法的研究主題試試看吧。

目前的搜尋引擎以關鍵字搜尋為主,
像Google、Yagoo 等,
且現在的搜尋引擎都有同樣的通病,
都是查全率沒問題,查準率有待改進,
而且因關鍵字的不同而有語言的限制,
這或許是利用關鍵字搜尋的無可奈何之處。

而 Google 是利用自家發明的 Page Range 解決這個問題。

以前曾經有想過,
如果製作者可以幫自己的網頁加註註解,
因為畢竟電腦沒有那麼聰明,
不知道他找出來的關鍵字是不是我們要的,
另一方面大多數的使用者對於下關鍵字不一定那麼準確,
常流於口語或使用者自己的見解。

如果有加註註解的話,
那麼在關鍵字搜尋時,加入搜尋註解的步驟,
這樣一來,即使使用者的關鍵字流於口語,
註解也可以進一步使搜尋的範圍更靈活。

但是這又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因為製作者的註解並不一定跟使用者的相同,
或是製作者的註解不一定夠完全。

這時候我想圖書館管理中的編目就可以派上用場。

編目是以每本書的內容去幫書分類,
分類後便給他一組號碼,
這些號碼稱之為索引號碼,
包含書的分類學科、作者、版本等等資訊,
而書本也依照索引號碼的順序排列在架上。

如果,能夠將網頁也依照編目的本質,
給每個網頁一組索引號碼,
這麼一來就可以擺脫關鍵字的限制,
而改以「主題」來搜尋網頁,
且同樣主題的網頁,即使是不同語言,
也會因此分類在相近的索引號碼甚至是同一組號碼,
這樣一來就可以找到同主題不同語言的網頁。

但這當然會有其他衍生的問題,
首先圖書分類法已經有許多年的發展與歷史,
而且圖書大都是第三手資料,
因此很容易有固定的既成學門,
但我卻沒有方法可以去對「資訊」分門別類。

其次,圖書館編目雖有中國圖書編目規則可查,
但仍有許多書籍處在模糊地帶,是靠館員的自由心證分類,
而網路資訊必定更多更龐雜,更難以界定。

其三,現今的圖書編目可以把書分類的相當完美,
讀者使用檢索時仍是以關鍵字搜尋書名或作者為主,
就算我可以把網路上的所有網頁分類的再漂亮,
大多數人可能還是會以關鍵字搜尋為主,
畢竟這是一個很直覺的使用方式,
而且大多數人可能不會為了檢索,
而去學一套可能會很複雜的分類系統。
不過我想這應該可以有解決的方法,
如果可以把分類系統設計的簡單易懂,
甚至是容易聯想的方式,可能就會加強使用的意願。
另外就是使用者仍然使用關鍵字搜尋,
但搜尋引擎背後把關鍵字轉化為數字組合去搜尋網頁分類號,
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可能更能兼顧查全率。

以上,是今天搭火車回家時的靈感,
如果可以研究出完美的檢索法,
最終目標希望可以幹掉 Google!哈哈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da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